客服电话: 400-700-9700
中欧基金logo图
中欧基金logo图
资讯中心
新闻观点
信息披露
定期公告 临时公告 法律文件 公司公告 服务提示 销售机构信息
服务信息
基金风险评级结果
基金经理在线
市场热点
养老专区/新闻速递

公募基金助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生态体系

时间:2018-06-11 来源:《中国基金报》

6月8日,由中欧基金主办、中国基金报协办的“2018中欧基金养老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以“中国个人养老金管理的生态构建”为主题,聚焦多层次养老保障生态体系的制度完善和系统设计,立足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共同为个人养老金融的长期健康发展谏言献策。

会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巡视员张浩,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郑富仕,中国基金报社总编辑史月萍,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郑秉文,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以至今后一段时期非常重要的任务。”张浩指出,解决人民对美好的养老保障生活需求与养老保障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下一步的奋斗目标。

“公募基金的诸多发展成果将有助于建设普惠、透明、可持续的个人养老金生态。”郑富仕指出,公募基金良好的投资管理能力将有利于养老金的长期保值增值,提升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养老第三支柱建设需要关注顶层设计,业界各方应该成为参与者、改进者、推动者。”史月萍表示,需加强公募基金的宣传,加强投资者引导和教育。

“应该给养老个人账户社会空间、自主决策、自主选择、自担风险。”王忠民表示,应尽快建设个人账户制度,促进新老IRA有机集合,回归本源。

“多层次养老体系既是增加人民福祉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的不二选择。”郑秉文表示,公募基金应该成为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大类资产配置的主力军。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表示,在当下养老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公募基金管理人当勤勉尽责,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贡献力量。要从养老产品的创新设计入手,开发出适合各类人群差异化养老需求的专属产品;要不断提升投资能力,完善风险控制,为个人养老金的长期保值增值贡献力量;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优势,针对不同投资者,提供千人千面的养老投资解决方案;并借助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向投资者传播自主养老的意识,普及养老金融知识,帮助大众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观念。

作为公募基金的一员,中欧基金视服务养老金第三支柱为社会职责。中欧基金定位于打造“多策略投资精品店”,专注于主动投资。过去五六年,公司旗下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200%,公司主动权益中长期投资能力在业内数一数二。目前,中欧基金已经组建了由资深专业人士构成的养老团队,积极投入到养老基金产品的创新设计和投资准备中,以出色的业绩回馈社会、服务中国养老事业。

 

180611 - 圆桌支招 —— 如何构建个人养老金管理生态?

在2018中欧基金养老金融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各行业的专家们就“如何构建良好的个人养老金管理生态”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圆桌支招环节由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欣主持,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洪栋、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副总裁祖国明、中国基金报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烨、美国普信集团中国区副总经理徐楠等嘉宾各抒己见,妙语连连。

 

王洪栋认为,通过对德国、美国养老金投资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投资于更高风险资产的养老基金比养老保险更有助于长期养老保障;

祖国明表示,对于数千万支付宝平台上的“蚂商”而言,养老第三支柱意义重大;

金烨认为,个人养老基金管理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资产管理机构建立起长期投资的理念;

徐楠则表示,在养老金投资中,建议进行多样性配置,建立全球配置视野。

许欣认为,之所以把构建良好的个人养老金管理称为“生态建设”,是因为养老第三支柱关乎国家命运,关系民生福祉,需要从顶层设计到基础运行各方参与者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养老事业。

 

许欣:什么是良好的个人养老基金管理生态?根据这一生态体系的基本特征,我们能为此做哪些努力?

祖国明表示,余额宝有4.7亿用户,支付宝服务了三四千万“蚂商”,所谓“蚂商”可以理解为路边的夫妻老婆店,扫个二维码就可以支付,可以维持生计。这些人可能还没有社保,他们尤其需要养老体系、产品和服务。第三支柱账户体系的设计,应该更多的从这些普通人的角度来考虑,真正服务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

金烨认为,个人养老基金管理生态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最根本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其次是基于有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这个系统工程基于资产管理机构本身的生态,养老金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资产管理机构一定要具有长期投资的理念。除此之外,政策支持也非常重要,没有税收优惠或者税收优惠力度不够,养老目标基金可能就和一般的公募基金区别不大。

 

许欣:在个人养老金生态建设当中,养老产品是很重要的一环,未来的养老金市场体系中需要产品的自由竞争。最近,个人养老保险试点产品已经问世,服务于个人养老的基金产品也推出在即,面对琳琅满目的养老产品,面对市场中这么多公司的竞争,投资者该如何做出选择?

“目标日期基金目前来看是比较好的一款产品。”徐楠表示,他个人非常倾向于目标日期基金,因为基金方式越简单,越能更好解决养老需求,对老百姓的选择方便越有利。

“如果投资在全球的公开市场的不同资产,包括股票(MS全球指数)、债券、现金,通过指数测算,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投资并持有只要超过7年,股票的回报可能是最高的。”徐楠得出结论,养老金配置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需要配置中国资产,也应该配置境外资产,多样性配置会让养老金在短期内的波动和单一市场风险大幅减少。

王洪栋表示,在做养老投资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沿用日常的投资操作习惯;其实针对养老投资,不妨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理财顾问的帮助,可以量身定制一套完整的资产配置规划,再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参考大机构的投资模式。“个人投资者在做养老规划时,不要过度自信于自己的控制力,需要清晰认识到投资中呈现出的‘人性的弱点’。”

祖国明介绍,蚂蚁财富在养老金第三支柱方面已经做了准备。从产品角度来看,他认为,养老产品一定要多元化,既要有目标日期型,又要有目标风险型,因为养老基金面对的投资者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其实我们首选的产品是目标日期型,”祖国明表示,“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用户的画像,更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介绍,随后他们将合适的产品通过精准匹配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使其能够在众多的产品中轻松、便捷地找到真正需要的产品。

 

许欣:各位专家对养老业包括国外的养老体制都有很深刻的理解,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在理财投资管理方面,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成熟养老金模式吗

王洪栋表示,德国人比较保守、严谨,他们的养老体系是以保险和存款等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作为主,而美国不同,美国养老金的结构以基金为主体。虽然看上去这和个体风险偏好相关,但最终导致宏观上出现巨大差异。现在美国养老金的充足率是很高的,但是德国自2015年开始,退休年龄不断延迟,这是因为很多人从2001年开始把保险作为默认的产品推荐,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发现积累的资金量是不够的。由此可见,当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不够高时,资产的综合收益率是不足够的。

“从这些例子来看,养老金模式虽然是个体上的微观选择,但是最终却会导致整个国家制度上的巨大差异。”王洪栋说,养老金在大类资产配置时,得加上一些权益类产品,这就是海外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许欣:投资者教育是任重道远的事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中国股民极富“战斗”精神。在投资者引导和服务方面,各位专家有什么建言献策?

徐楠指出,投资者往往容易忽略“长寿风险”。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现收现付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部分地区的养老需求。现在要让投资者了解到,大家未来面临的世界,可能是人均寿命很长,但养老金匮乏的时代。政府和市场专业参与人员应多层次做好投资者教育,告诉大家要未雨绸缪,需要进行养老投资。

祖国明介绍,蚂蚁正在尝试场景化的教育、寓教于乐的教育,提供既有产品又有服务还有内容的系统化服务,通过体验式的、场景化的养老服务,慢慢使投资者对税收递延的养老产品有所理解。

“智能投顾是投资者教育服务中最重要的方向。”在王洪栋看来,智能投顾就是把优秀理财顾问的经验对应到每一位顾客。现在的智能投顾还不成熟,未来技术突破后,智能投顾可能会是投资者教育当中相当重要的推手。

 

180611 - 中欧基金窦玉明:老有所养,关键在于增配权益资产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第一、第二支柱的积累只能保障老龄人口基本的衣食住行,却难以满足退休后养老生活的改善性需求。如果个人想提高老年生活品质,提升养老金投资的回报率,最大的诀窍是什么呢?6月8日,在2018中欧基金养老金融论坛上,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分享了他对第三支柱养老金投资的思考。

 

√ 老百姓想过上更好的退休生活,就要在养老投资上早做准备。

√ 从历史上、从数据上、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上都能看到,要想提高养老投资的回报率,关键在于提高权益资产的配置比重,要做“股东”。

√ 公募基金服务中国养老事业责无旁贷,要与各界形成合力,成为中国养老事业的推动者。

 

个人账户是未来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

当我们老去,靠谁养老?目前,国内居民退休后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支柱”:国家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金、少数雇主单位缴纳的补充养老基金,以及个人自发积累的养老储蓄金。

随着老龄化加剧,采用现收现付模式的“第一支柱”——由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障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养老金缺口。2016年我国的抚养比是2.8:1,即2.8个参保人要供养1个退休人员,预计到2050年仅为1.3:1。当前仍处在老龄化快速成长的初始阶段,预计2050年60岁以上的老人会达到35%,基本养老保障压力也会不断加大。

“第二支柱”,雇主单位本身社保缴费的负担已经比较严重,企业“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超工资40%,继续加大承担雇员的补充养老并不可行。从实际情况来看,前两部分的养老金积累可以保证老龄人口基本的衣食住行保障,但无法实现改善型需求。

即便是在富裕的国家,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账户依然是养老资金最重要的来源。截至2017年2季度,美国个人养老账户规模达8.4万亿,在养老金体系中总规模达到30%。“中国人有养老的准备,但靠的是银行储蓄,银行储蓄是一种适合短期投资的流动性工具,虽然短期风险很低,但长期收益率也很低,和养老金的长期资金属性并不相配”,窦玉明表示,通过银行储蓄或很难满足退休后养老的改善性需求。

 

主动权益基金是养老投资的最好工具

窦玉明指出,人们用于养老投资的资金,天然具有投资期限长、流动性要求不高的长期投资属性,投资年限可以长达20年、30年甚至50年。因此,“长钱”要“长投”,要更多地投资到平均收益率较高的长期投资工具上,最匹配的工具就是权益类(股票类)基金产品,才可能提高长期回报。

从各类资管产品历史长期投资回报率来看,权益基金产品优势显著,这十几年来平均年化回报率达到15%,而银行存款利率仅为1.5%-2.5%。假设用100万为养老投资做准备,模拟投资股票型基金和储蓄存款(按投资权益基金回报率年化15%、存款收益率年化2%计算),30年后权益基金净值为6621万元,而储蓄存款的本息总额为180万元,两者差距明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于不同资产品类获得的收益回报也与之相似,权益产品投资收益优势明显。

“很多人不愿意把养老资金投资于权益基金,是因为担心短期波动造成亏损”,窦玉明指出,这其实是认知上的一个误区。人们往往把价格的短期波动当成“损失”,而短期的波动并不会造成真正的长期亏损。对于长期资金来说,随着投资期限的拉长,权益投资出现亏损的概率会下降。

如果在2012年至2017年间滚动持有中证500指数,当年出现亏损的概率在30%以上;但如果拉长持有年限,当持有期超过3年时,投资者亏损的概率就几乎降到零。从海外的经验来看,海外的个人资产、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比重都超过50%;在公募基金中,又有50%以上的资产配置到权益基金上。

如果个人想提高投资回报率,最大的诀窍就是做“股东”,加大权益资产的比重。窦玉明指出,过去这些年,国内公募基金在股市上的投资回报表现不错,如果做权益投资,国内主动管理基金或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公募基金服务养老理财

基金公司在个人养老理财上做了哪些准备?窦玉明指出,公募基金具有优秀的底层资产,以中欧基金为例,旗下权益基金过去五年的累积净值回报超过200%(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在行业中排名前三位,很多基金的年化回报率在20%以上。

针对希望简化养老投资的群体,中欧基金还结合养老资金期限长、流动性要求低、分期投入的特点,设计了两只养老专属基金——中欧无忧2035和中欧无忧2050,均是养老目标日期FOF,根据年龄,分别针对2035年和2050年左右退休的居民。投资养老目标基金后,投资者就无需考虑投资的是股权还是债权,会有专业投研人员对基金资产进行配置。

此外,中欧基金还与银行、互联网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千人千面的智投服务,为个人提供定制的养老规划服务。窦玉明认为,除了提供投资产品以外,高质量的投资者服务,尤其是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将是养老理财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智能投顾的方式,可以用老百姓能够负担的成本,帮助普通大众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形成良好的长期投资习惯,让大众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更接近基金净值的增长率,不再因为非理性的投资行为而损耗收益。

从全球市场来看,养老金资产是公募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服务养老事业也是公募基金的使命。中欧基金素来关注养老资金领域的投资需求,希望能为普罗大众提供业绩卓越的基金产品和一流的养老金投资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美好老年生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