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700-9700
中欧基金logo图
中欧基金logo图
资讯中心
新闻观点
信息披露
定期公告 临时公告 法律文件 公司公告 服务提示 销售机构信息
服务信息
基金风险评级结果
基金经理在线
市场热点
养老专区/新闻速递

中欧基金窦玉明:老有所养,关键在于增配权益资产

时间:2018-06-08 来源:中国基金报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第一、第二支柱的积累只能保障老龄人口基本的衣食住行,却难以满足退休后养老生活的改善性需求。如果个人想提高老年生活品质,提升养老金投资的回报率,最大的诀窍是什么呢?6月8日,在2018中欧基金养老金融论坛上,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分享了他对第三支柱养老金投资的思考。

���� 老百姓想过上更好的退休生活,就要在养老投资上早做准备。

���� 从历史上、从数据上、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上都能看到,要想提高养老投资的回报率,关键在于提高权益资产的配置比重,要做“股东”。

���� 公募基金服务中国养老事业责无旁贷,要与各界形成合力,成为中国养老事业的推动者。


 个人账户是未来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

当我们老去,靠谁养老  目前,国内居民退休后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支柱”:国家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金、少数雇主单位缴纳的补充养老基金,以及个人自发积累的养老储蓄金。


第一支柱

随着老龄化加剧,采用现收现付模式的“第一支柱”——由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障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养老金缺口。2016年我国的抚养比是2.8:1,即2.8个参保人要供养1个退休人员,预计到2050年仅为1.3:1。当前仍处在老龄化快速成长的初始阶段,预计2050年60岁以上的老人会达到35%,基本养老保障压力也会不断加大。

第二支柱

第二支柱”,雇主单位本身社保缴费的负担已经比较严重,企业“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超工资40%,继续加大承担雇员的补充养老并不可行。从实际情况来看,前两部分的养老金积累可以保证老龄人口基本的衣食住行保障,但无法实现改善型需求。

第三支柱

即便是在富裕的国家,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账户依然是养老资金最重要的来源。截至2017年2季度,美国个人养老账户规模达8.4万亿,在养老金体系中总规模达到30%。“中国人有养老的准备,但靠的是银行储蓄,银行储蓄是一种适合短期投资的流动性工具,虽然短期风险很低,但长期收益率也很低,和养老金的长期资金属性并不相配”,窦玉明表示,通过银行储蓄或很难满足退休后养老的改善性需求。


 

主动权益基金是养老投资的最好工具

窦玉明指出,人们用于养老投资的资金,天然具有投资期限长、流动性要求不高的长期投资属性,投资年限可以长达20年、30年甚至50年。因此,“长钱”要“长投”,要更多地投资到平均收益率较高的长期投资工具上,最匹配的工具就是权益类(股票类)基金产品,才可能提高长期回报。

从各类资管产品历史长期投资回报率来看,权益基金产品优势显著,这十几年来平均年化回报率达到15%,而银行存款利率仅为1.5%-2.5%。假设用100万为养老投资做准备,模拟投资股票型基金和储蓄存款(按投资权益基金回报率年化15%、存款收益率年化2%计算),30年后权益基金净值为6621万元,而储蓄存款的本息总额为180万元,两者差距明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于不同资产品类获得的收益回报也与之相似,权益产品投资收益优势明显。

很多人不愿意把养老资金投资于权益基金,是因为担心短期波动造成亏损”,窦玉明指出,这其实是认知上的一个误区。人们往往把价格的短期波动当成“损失”,而短期的波动并不会造成真正的长期亏损。对于长期资金来说,随着投资期限的拉长,权益投资出现亏损的概率会下降。

如果在2012年至2017年间滚动持有中证500指数,当年出现亏损的概率在30%以上;但如果拉长持有年限,当持有期超过3年时,投资者亏损的概率就几乎降到零。从海外的经验来看,海外的个人资产、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比重都超过50%;在公募基金中,又有50%以上的资产配置到权益基金上。

如果个人想提高投资回报率,最大的诀窍就是做“股东”,加大权益资产的比重。窦玉明指出,过去这些年,国内公募基金在股市上的投资回报表现不错,如果做权益投资,国内主动管理基金或是最好的选择之一。